沈志华: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及动机分析

卷入朝鲜战争的各方,就社会主义阵营而言,唱主角的最初是四处游说的金日成,随后是积极推动的斯大林,战争爆发(特别是美国参战)后则是毛泽东。在有关朝鲜战争的历史研究中,中国出兵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术界,其疑点之多,争论之大,在历代战争史上鲜有他例。冷战结束20多年后,随着俄罗斯、中国档案的解密和公布,国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。应该说,中国出兵朝鲜这一历史过程的脉络现在已经大体清楚。在这一基础上,研究者可以进一步讨论毛泽东做出这一决策的动机。

一、中国出兵朝鲜的曲折过程

从军事角度看,1950年10月前中国军队有两次出击的有利机会。当朝鲜人民军向南方推进时,中国领导人准确地估计到美军可能采取在后方偷袭的战术,并力主出兵援朝。如果这时斯大林允许中国出兵,在朝鲜半岛中部的东西海岸线摆上几个军,仁川登陆绝无成功的可能。美军仁川登陆成功以后,当朝鲜人民军开始向北败退时,中国领导人又主动要求出兵。而此时美国对于是否越过三八线攻击朝鲜仍有些犹豫,尽管由于有利的战局迫使白宫接受了麦克阿瑟积极北进、突破三八线的主张,但9月27日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命令还是为前线部队的行动设置了条件,即如果在北朝鲜出现了苏联或中国军队,如果苏联或中国发表声明准备出兵,美军都不得继续在地面采取军事行动。如果这时斯大林同意中国出兵,在三八线附近摆上几个军,美国军队完全可能止步于三八线。然而,这两个机会都错过了。当斯大林10月1日要求中国出兵时,联合国军已经开始越过三八线,而朝鲜则已全无还手之力。中国出兵的所有军事上的有利条件都已不复存在。也正是出于这个判断,麦克阿瑟后来信誓旦旦地向杜鲁门保证,中国军队绝对不会出现在北朝鲜。

继续阅读“沈志华: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及动机分析”